了解青州的对外窗口  
       愉悦身心的视觉盛宴
东方花都杂志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文章列表

六旬老人战沙场

 二维码 1125


此文是魏嵋 1911 年 8 月至 12 月,率子女及青州同盟会员,在上海组织“淮泗讨虏军”,与广东、
浙江等友军,挥师北伐,克南京、安徽、徐州等的战时日记——《实行革命事迹》。现存青州博物馆。


——魏嵋先生辛亥革命东路战事纪略


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,青州博物馆收藏有魏嵋先生辛亥革命东路战事纪略,即1974年魏嵋先生的孙子魏玉琢,向青州博物馆捐献魏嵋先生的一批遗物,“实行革命事迹”就是其中之一。该件文物为纸本,长55厘米,高30厘米,三十七行,满行41字,计有1418字。此件记录了魏嵋先生在辛亥(1911年8月至12月底)参加“淮泗讨虏军”,与广东、浙江等友军,从上海到徐州的战事,真实、准确地记录了辛亥革命中东路战争的情况,系魏嵋先生根据战场日记整理而成。该件全文如下:

实行革命事迹 亦曰投机录  惜吾今年老,不能投革命军机矣。

辛亥八月,予四子复庄与予商议,与同盟会同志赴上海组织革命军,予喜从之。予父子即开一家庭会议,皆曰可随。凑备川资,命其与同志即于是月由青州至青岛,赴上海成立淮泗讨虏军。出发到南京,又克复安徽,到凤阳府。此自八月至十一月事也,均有日记,途中被人窃去。此人亦有心人也。至十一月廿四日到凤阳,其队又改为大炮队,按日操练大炮。至十二月五日出发,乘火车同广东兵、浙江兵、浦军、镇军、苏军、越军、我淮军,马步共五万余人共同北伐。至六日到固镇,时下午二钟。刚下车,北方火车载清兵至,我军即列伍开击,将敌人火车打碎三辆,敌人死不胜计,随北逃。我军追击廿余里方回。此日我军宿于固镇。我决死学生队把守固镇桥顶,皆怀炸弹。因其地窄狭也,他军伏于左右。是夜北风大作,雨雪相加,真人间未有之罪,我学生情甘受之。此固镇之战。七日,因大炮子弹不继,将大炮寄于固镇,改作义务。学生决死队乘火车北发,下午三点至大固堆庄,火车路被敌人地雷崩烈,伤车三辆,幸未伤人。我学生遂作苦工,搬石运土,修补车路。过二日,将路修起开车。至十四日住水裹铺庄,距南宿州四十五里。十五日早出发,七点钟至离南宿州二十里与敌人遇。敌人有陆军十七旅三营、泰安巡防兵三营、江防兵十五营,约共万余人。我军随与接战。时予在左翼。敌人大炮隆隆,有空中开花弹、落地开花弹、机关炮、机关枪、步枪、马枪一齐开火,子弹之密不啻急雨。予在左翼尖队,有敌人马队约有一大排,从左翼攻吾后路,予即帅尖队一大排猛力攻击,敌人方退。死战至下午三点,敌人大败北逃,我军极力追击至宿州城下。敌人他军皆越城而走,惟泰安兵入城。我军恐坠其计,暂不敢入。司令遂下令速入城击之。予帅同志百余人为头队入东门,正遇泰安兵枪练。予帅同志猛力击之,他军亦随后续入。泰安兵不支,望西门败走。西门已屯,不能出。敌人登城,予与同志在城下两相开击。敌人转至北门,亦不能出。死此不计其数,泰安兵遂降。此南宿州之战。歇兵五日,大军分作三路:浙江兵从右路攻沛县,出徐州之北;我淮军为左路取萧县,亦出徐州之北;他军皆随广东兵为中路,顺津浦路直攻徐州,使张勋首尾不顾之计也。迨二十日早八点大军出发,我淮军先行两日,无战事。二十二日下午三点至随口,遇土匪枪练其城。我淮军遂与土匪战至日落,土匪败溃,我军遂住随口。明日早得广军之信,在夹沟与清兵战,不利,会我军赶速接应。是日大雨雪,随冒雨雪而行,冷不可言。是晚在泥水中前进,手足俱不觉冷,真苦景也。二十五日至萧县,下午二点至,其城内敌军江防兵一营,出而列伍,略战一小时即败走,我军遂入城。萧县至徐州四十五里,二十六日早五点由萧县出发,行二十里又得广军信,若接应不速到,广军不可支矣。司令命予带马队一大排为头路先锋,火速先行,接应他军,遂后亦速前进。此时至徐州二十五里。行至夹山口,有清兵一哨在此把守,我队略放数枪,清兵溃于夹沟之内。清兵抄出广军之后,将广军困于其内,其地窄狭,不能列伍,广军遂作一方城阵式:大炮队在内,步兵队在外,炸弹队又在其外。广军虽困于内,清兵亦不敢近攻,只远远以枪击之。此时,清兵知我接应兵到,遂退出夹沟。广军亦知我接应兵到,遂从清兵后追击。清兵方至沟口,正遇我先锋接应队。清兵不知我队多少,不敢交战。我先锋队从旁击之,死者不计其数,又加广军在后追击,清兵因此大败。行不十里,遇浙江接应兵到,又连击之,清兵大败,并无两人并行。故此时张勋望风丧胆,几乎全军覆没。我大军遂住徐州。预算休兵五日,大军一齐北伐。而齐鲁幽燕垂手可得,满虏汉奸一鼓可擒。此萧县、徐州、夹沟之战地也。未几,奉南京孙(中山)大总统命令:停战议和,南北统一。建国号曰“中华民国”。民国二年,因宋案又二次革命,组讨袁军。五年,袁世凯欲篡民国为帝,改元洪宪,又组汉国军,三次革命,实行革命之战。



魏嵋(1852-1929),字蜀峰。他自幼读书,学识渊博,并精通外文。23岁时应乡试中举人。青州人民长期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者的事迹,深深地感动了年轻正直的魏嵋。光绪元年(1875),青州遭飓风袭击而成巨灾,官吏不仅不闻不问,反而横征暴敛,闹得民不聊生。面对此情此景,一向同情农民的魏嵋拍案而起,发动了青州历史上有名的抗粮抗捐运动。因为魏嵋是这次斗争的领导者,不久,被革去功名,投进监狱,后经多次营救,方得获释。

1900年,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给魏嵋以极大的鼓舞,激起了他立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思想。1903年,他率四子魏复庄、女儿魏复丽一起,参加了革命团体兴中会。1905年,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缔造的“中国革命同盟会”。当时,魏嵋在青州蚕业学堂任教。他利用讲台向民众灌输进步思想,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“驱除鞑掳,恢复中华,建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的政治纲领而奋斗,在群众中颇有威望。

1911年,年已六旬的魏嵋老人,为响应孙中山先生“实行北伐,推翻满清政府”的号召,亲率四子魏复庄、女儿魏复丽到上海,成立“淮泗讨虏军”,从上海出发,经南京、凤阳等地,参加了辛亥革命东路战线的战斗。“淮泗讨虏军”配合武昌起义部队,同广东、浙江等友军一起北伐,对清兵展开攻击。四个多月的时间,魏嵋父子转战淮河南北,经过固镇、宿州、萧县、徐州、夹沟等多次战斗,消灭了大量敌军。在这些战斗中,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战士既是战斗员,又是指挥员,他的记录中多次出现“予率尖队一大排猛力攻击”、“予率同志百余人为头队”、“司令命予带马队一大排为头路先锋,火速先行,接应他军”。证明他当时在战场上是一位勇敢战斗、机智的战士,才赢得了“司令命予带马队一大排为头路先锋”的机会。

“实行革命事迹”是魏嵋先生在沿途经历几次主要战事最真实、最准确的记载。真实是因为他是这几次战斗的直接参予者,因此对战争的激烈程度有最真实的纪录。在他的纪录中,如固镇之战:“将敌人火车打碎三辆,敌人死不胜计。”南宿州之战:“敌人大炮隆隆,有空中开花弹、落地开花弹、机关炮、机关枪、步枪、马枪一齐开火,子弹之密集不啻急雨。”夹沟之战:“广东兵与清兵战于其内……清兵知我接应兵到,遂退出夹沟。广军亦知我接应兵到遂从清兵后追击。清兵方至沟口,正遇我先锋接应队。清兵不知我队多少,不敢交战。我先锋队从旁击之,死者不计其数。又加广军在后追击,清兵因此大败。故此时张勋望风丧胆,几乎全军覆灭。”在这些战事中,我军亦有损失,如在大固堆庄,“火车路被敌人地雷崩裂,伤车三辆”。

魏嵋先生不仅记录了战事的激烈,也真实的记录了战争的艰苦。当时正值严冬,至使“是夜北风大作,雨雪相杂,真人间未有之罪”。二十三日,当接到广军请求支援的信,他们立即接应,“是日大雨雪,遂冒雨雪而行,冷不可言。是晚,在泥水中前进,手足俱不觉得冷,真苦景也”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六十岁的魏嵋先生依然冲锋在前:“司令部命予带马队一大派为头路先锋,火速先行,接应他军。”他这种出生入死的英雄气概,值得后人永久的铭记。

准确,是因为魏嵋先生为有心人,在激烈的战斗间隙,他仍记下日记。因此,他能准确的记录下每次战争发生的地点、该地的地形,行军及交战时的距离。同地,他也准确记录了每次战争参加的人数,部队的番号,“敌人有陆军十七旅三营、泰安巡防兵三营、江防兵十五营,约共万余人”。他也记录下北伐军东路的情况:“至十二月五日出发,乘火车同广东兵、浙江兵、浦军、镇军、苏军、越军、我淮军、马步共五万余人,共同北伐。”这样准确的记录是我们研究北伐战争东路战线最好的实物资料。

六旬老人魏嵋先生亲赴前线、出生入死、不怕牺牲的精神,教育了他的子孙们。他的家庭在建党初期就成了革命的大本营。从1925年起,至1927年7月,中共山东省党组织和团组织,曾4次在他家召开重要会议,也曾举办过青州地区党团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,这些会议和培训班的一切费用和安全保卫,全由魏嵋一家人承担。他的次子魏复中为青州早期的共产党员,东圣水村党支部书记;三子魏复民、六子魏复功、女儿魏复丽等均为早期的共产党员,四子魏复庄为北伐战争中东路北伐军一个支队的负责人,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做情报工作,并结识了李大钊、罗章龙,受他们的影响,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一些革命活动,1922年被反动派杀害;他的孙女婿宋伯行,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、青州地委书记……。在儿女们开展革命斗争岁月中, 七十多岁高龄的魏嵋先生仍继续为党组织工作着,在他的卧室中,保存过许多党的机密文件。魏嵋老人的一生,可以说是革命的一生。1929年,七十七岁高龄的魏嵋老先生去世时,他已经成人的十二个子孙中,已有九个为中共党员。

2011.9 NO.5第五期


文章分类: 花都人物2专题
分享到:
官方微信
读者咨询
 
 
 
 
 联系方式
座机:0536-3267295
邮箱:dfhd99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