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青州北城的泥塑艺术 二维码
1459
青州北城的泥塑艺术源远流长,最早是由北京皇宫的内廷艺人传來的。北城建城之初寺庙很多,庙里那些神像、木雕和万寿宫及官厅里的精湛彩绘,都出自北城在编的匠艺之手,此后代代相传,曾出过几代泥塑能手。他们的作品争奇斗艳,色彩纷呈,在青州古郡享有很高的声誉。其中,以正红旗的衣尔根觉罗氏(即赵氏)家族的泥塑最为出众。 北城泥塑艺人席天民与爱人在结婚前合影 席天民家人合影 席天民与弟子合影 赵家的泥塑系祖传,据说其父祖擅长塑神技艺,冠绝一时。清朝初期,关羽被封为护国之神,是儒教五德中“义”字的化身,有武圣人之称,故而庙宇遍及国内,仅青州驻防城里就有关帝庙四处。庙内苍松夹道,匝地成荫,庙堂内神像有坐有立,绿袍赤面,凤眼凝神,威风凛凛,多是赵家先辈留下的作品。到了其子孙赵子仁这一代,泥塑技艺,精益求精,博采众长,除了学习本行名家的长处,还对佛教艺术,古代雕塑进行研究吸收,在泥塑中创造了动态型的全新人物形像。赵子仁曾熟读《三国演义》,他根据书上的人物,塑造出一系列古代英雄人物的肖像。其中“三英战吕布”“吕布戏貂禅”和“古城会”等都是为人们称道的艺术精品。尤其是“三英战吕布”,做工细腻,手法精巧,分别塑造了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和吕布在激战瞬间,各自不同的心态和性格:刘备舞动双剑进逼吕布,关羽挥动青龙偃月刀纵马向前, 张飞虬须奋张,虎目圆睁,手中紧握丈八蛇矛直刺吕布咽喉。而吕布则现出惊疑怯敌之状,似乎被杀得只有招架之功,而无还手之力,作品传神,极富感染力。 青州满族节日中,有中秋节供兔神的习俗。赵子仁的泥塑兔神(俗称兔儿爷)兔面人身,脸部贴以金泥,周身遍施彩绘,红眼白须,极为美观。别人塑的兔儿爷只有三四寸高,他的兔儿爷高约二尺,色彩上焕然一新。他的泥塑猪八戒更为有趣,其形象除突出了憨态可掬的呆子特征外,又将其两耳、下颌、舌头、双手做成能活动的部分,用一根细线连结,用手拉线猪八戒便扇动双耳、下颌和舌头做咂嘴吐舌状,两手还不停地打起鼓来,观赏者看了,无不捧腹大笑。他的泥塑不但享誉北城,在南城乃至青州一带也颇有影响,他曾多次被四乡邀请,帮助庙里塑神。 北城正蓝旗的二欢爷、三欢爷(汉姓曹)也是泥塑艺术的高手,兄弟二人擅长塑戏剧人物,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栩栩如生。折子戏的“四郎探母”、“打渔杀家”与“将相和”,人物活灵活现,神态维妙维肖。他们兄弟不同之处,二欢爷善于雕塑各种姿态的马,或立,或卧,或动,或静,用干枣树枝做马腿,形象逼真,活灵活现。三欢爷则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物,他塑造的泥娃娃,发式小辫各有不同,天真活泼,形象可爱。清末民初,北城旗民生活处于困难时期,他们靠卖泥人为业,生意兴旺,顾客盈门。除了卖泥人,他们还卖泥模。 烧制泥模必须先做泥胎,即先做各种形象的俑,经过烧制,再用陶土或粘土在俑上做模,泥模经烧后便可以卖。人们买到自己喜欢的泥模,即便不会泥塑技艺,也可以复制出所喜欢的泥人。因为制作简单,价格便宜(半个煎饼就换一个泥模),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。为适应儿童的要求,二欢爷和三欢爷还创作了以小动物为主的十二生肖泥模。其中一种“泥燕”, 可以吹奏简单的曲调,更为儿童们所欢迎。著名剧作家胡可,童年时家住青州南城,因为喜爱泥塑常常往返十几里,到北城买泥人泥模,现在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,但儿时的情景,使他至今眷恋不忘,记忆犹新。 我小的时候也喜欢泥塑,常和我一块儿买泥模、找粘土的是我的同学席天民(原名席梦楼),他家祖上也是满族名门,他们这一枝由京旗分到青州后逐渐败落了。我们两家同是镶黄旗,世交,我家迁居南城,爷爷把我们家的官房让给了他家。后来搬回北城,和席家隔一条胡同。席天民出生于1926年,比我大四岁,在万寿宮上学时,因为年纪小我总跟着他。每天放学回家,我们就在-起捏泥人玩。起初,我只能按泥模复制,晾干后烧制、涂彩,都是席天民的。他做泥人有灵气,有悟性,又受过名师指教,能塑造人物和动物多种形象,如兔、猪、牛、马。其中做马最难,由他捏马头和身体,我去找枣树的干枝儿,然后剪成马腿,插在马身上。有-次,我们做了个泥娃娃,光屁股,红兜兜,还给他按了个小鸡儿,让他手扶着鸡鸡儿撒尿。男孩儿们看了拍手叫好;女孩儿们一看,脸羞得红红的,笑着跑开了。我们俩得意地哈哈大笑! 在我们同代人中,还有几个泥塑做得好的,如钮其善,那福田等,有的人因不堪生活重负英年早逝,有的改行叧谋其他职业,唯有席天民钟情于泥塑艺术,锲而不舍,矢志不移。我们小学毕业后天各一方,一别三十五年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我从部队转业回乡,第-次到他家去,进门便看到满屋的泥塑作品,五光十色,多姿多彩,令人眼花缭乱。从明、清人物李清照、唐赛儿、郑板桥,到现代的秋瑾、彭雪枫、张海迪。不仅有中国的,也有外国的,如苏联画家列宾、国际歌作者狄盖特、科学家居里夫人,形象逼真,眉目传情。他的大型泥塑维娜斯女神,高两米多,因为屋里搁不下,只好放在后院里;而那些微型泥人,却小到数寸,可以放在手掌心上。他创作的题为《梦》的泥塑,表现一个勤奋好学的少女,双手掩卷,闭目小憩的神态,给人以丰富的遐想。《鱼水情》塑造了一个持枪的八路军,怀抱一个从战火中救起的裸体婴儿,神态十分感人,有些作品在省、地两级参展,都获得很高的奖项。他还烧制彩绘了几十种京剧人物脸谱,一种是泥制小型的,可以挂在墙上;一种是以老官房的灰瓦做原料,刻制后着色而成的,更是形象生动,别具匠心,展出后得到很高的评价。除了制作小型泥塑,他还应聘参加制作大型泥塑,云门山的天仙玉女祠神像,驼山岭下的巨形卧牛,都出自席天民之手。当时,我以为他从事泥塑专业,谈起来才知道他当了工人,泥塑只不过是业余爱好。他收入虽然微薄,要养家糊口,但仍节衣缩食,省下点钱买书。他喜欢读书、写作,常有短篇见诸报刊;他的泥塑作品的创作灵感,多数从读书时受到启发。多年来,他-直住着祖上留下來的那两间破旧的老官房,虽然生活清贫,陈设简陋,可是书架上摆满了书,墙上挂满了画,琳瑯满目的泥塑,显得屋里生机勃勃。青州地方的文化人因他有八旗子弟的文人气质,多半喜欢与他交往;外地的作家和电视台记者也常登门釆访,有的撰文称他是当代的“曹雪芹”,潍坊电视台还特意为他制做了专题片。 他曾赠予我一张用老官房瓦片刻制的京戏脸谱,还有一套微形的彩色戏剧人物。我将这几件作品悬挂在我书房的墙壁上,闲时便欣赏一番。毎当看到这些色彩班斓、独具一格的泥塑,我便联想起童年那段有趣的生活。 (本文所刊泥塑作品均为席天民制作) 2014.6 NO.2 第二期(总第十六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