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青州历史上的皇家园林 二维码
2115
在青州南阳城内,历史上曾存在过两处皇家园林,一处是原衡王府的东花园,亦名“奇松园”(今偶园);另一处是衡王府的西花园,亦名“紫薇园”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“紫薇园”早已颓废殆尽,难觅踪迹。“奇松园”因其汇入“偶园”,得冯氏后人庇护,保存至今。现将冯振河、有令衡分别撰写的两篇文章一并刊发,以飨读者。 ——编者 奇松园 奇松园是青州历史上的皇家园林之一,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因园内有众多古松柏树而得名。它位于古城青州偶园街中段东侧,面积达20000平方米,是大明衡王府的东花园。 据李焕章《织斋文集》中的《奇松园记》一文记载:“奇松园,明衡藩东园之一角也。宪王时以其府东北隙地,结屋数楹,如士大夫家,青琐绿窗,竹篱板扉,绝不类王公规制,盖如宋之艮岳,元之西苑也。中有松十围,荫可数亩,尽园皆松也,故园以松名,效晋兰亭流觞曲水,管弦丝竹,吴歈越鸟,无日无之,亦吾郡之繁华地。迨府第毁后,兹园赖其地处偏隘,园亭池沼,颇有烟霞致。又老松虬枝霜干,日长龙鳞,故国乔木,人所羡仰。郡丞朱公以其值,买之,以饷四方之宾客。后朱公去转,售之今相府,深锁重关,游人罕至矣。念斯园自旧朝来,隶帝子家,辱于阉竖、舞女、歌儿,其后胥徒啬夫,阜圉夏畦,皆过焉。卒未有文人骚客,载笔携筒,拈韵赋诗,以遨以游,骋目娱心……癸亥夏闰六月二十八日雨中记。”文中宪王为衡王府第六代衡王朱常庶,(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至天启七年(1627年)在位。奇松园建于此代,因园内有众多古松柏树而得名。清顺治三年(1646年),衡王府最后一任衡王朱由棷及其世子以谋反之罪被诛,衡王府查抄拆毁,奇松园“赖其地处偏隘”而幸存。但由于无人管理,一度成为“胥徒啬夫”(即小吏农夫),山麓养马,空地种菜,经年荒废。康熙初年,青州府同知朱麟祥(即郡丞朱公)将此园买下,用以招待四方宾客,朱离任后,将此园售予冯溥,后冯溥将奇松园重新修造成偶园。 从《奇松园记》中还可知,奇松园风景以松柏竹木为主,主要树种有奇特的黑松,白松,红松,油松,雪松,马尾松,还有池沼之盛,并曾有曲水流觞之雅事。奇松园内无假山,有丘阜小山,否则不会有“阜圉”之说,据偶园假山主峰上现存的明代古柏及古木根桩判断,奇松园中当时植满松柏,园内景致和建筑风格,以质朴见长,“如士大夫家,青琐绿窗,竹篱板扇,绝不类王公规制。”园中有河流,亭阁,住房,更道,打更房等,还有原衡王府的一些奇石。现偶园中的明代圆柏,横跨大方池的大石桥都是衡王府的遗存,大石桥为平桥,中段略高,作三小拱横跨池沼,望柱柱头仅浅刻一线略作提示,四面浅雕牡丹纹。整体看,此桥稳重大方,具有明代建筑风格,是不可多得的园林古桥精品。 据《冯氏世录》记载:奇松园在乾隆年间仍保存完整,并有部分场所对外开放接待游客,其规模也不断扩大,增设了“茶房酒肆”等设施。园内对松有堂,近松有亭,远松有阁,旁松为池,为河,为桥,松树间种植各类花草,三季有花,成为青州城内的一大景观。但到了道光初年,随着经济的萧条,有的设施毁损。《织斋文集》有“毁奇松园记”一文记载。但奇松园一直有冯氏世守,只是荒芜殊甚。但是,冯氏家族还是保留下了大石桥和数株古松柏树等奇松园的主要遗迹。 目前,青州市成立了古城建设指挥部,对奇松园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更深的挖掘,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就要展现在青州人民面前,我们期待着这一天。 紫薇园 “紫薇园”又名“四松园”,始建于明朝中后期,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圮废,前后存世三百余年。 ▲紫薇园旧貌 “紫薇园”旧址在心寺街中段路南,与“心寺”斜对面。据咸丰《青州府志》记载:“四松园在府治西南隅心寺街南。咸丰八年,知府毛永柏,益都县知县徐顺昌修,有碑记”。光绪《益都县图志》载:“紫薇园在府治西南隅,旧有六松,衡藩所植。北二株长髭,俗名油松,南四株身白,叶似针有籽,相传为宋时物,不始于衡藩也”。 “紫薇园”,因当年园内遍植紫薇及奇花异草而得名,亦是当年衡宫内公子小姐的赏花怡情处。据青州《谢氏族谱》记载,其谢氏祖上,曾在衡宫内干过数年御医,明末衡王府衰败后,“紫薇园”也逐渐荒废;乾隆年间,谢氏后人谢子超独爱四松,遂将四松及隙地买下,更名为“谢家花园”,四株白皮黑斑的奇松改称为“谢家宝树”,并在园中增建“四松斋”,隐居其内,自称“四松先生”,著有《四松斋记》一卷。咸丰八年,青州知府毛永柏在谢家花园的基础上重辟花园,名“四松园”,增建厅堂轩舍,松下建亭,筑轩三楹,曰“云门山馆”,周以垣墙,近倚雉堞,远挹岚翠,并立“逸兴遄飞” 石刻。又据《松园讲学图序》中载:“四松园内,对松有堂,近松有亭,远乎松有阁,傍松为池,为桥,为栏。四松之间种植四季花草……”成为晚清时期青州郡城的一大景观。期间,许多的高人雅士,文人墨客慕名而至,在园中品茗饮酒,弈棋吟诗,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墨宝。除上述提到的乾隆处士谢子超著《四松斋记》、咸丰毛永柏《四松园记》外,还有乾隆进士青州人李文藻所著《四松记》,道光年间青州文人李容的《紫薇园老松》,青文人钟世楷的《游郡城四松斋即景》,晚清青州贡生有树莱的《游四松园记》,以及晚清维新派领袖康有为,来青游览四松园后,面对松园残景,留下了鲜为人知的诗句:“四括沧桑数百年,青藤老柳共风烟。公园应辟同民乐,逸兴遄飞说尹贤。”民国中期,号齐东野人的周贵德先生在《民国纪游》中,对“四松园”均有专门记述。上述资料,对“四松园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史均有较详实的记载。至上个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“四松园”已是风烛残年、风光不再,这个时期的《民国纪游》一书对“四松园”有这样的描述:“园内碎瓦颓垣,荒草没胫,断桥一座,沟渠淤塞……”。仅存的四株虎皮奇松,因传说树皮有疗癣疾之功效,故被百姓剥光树皮而枯死。至解放前夕,其故址皆辟为民宅。 沧桑巨变、斗转星移,青州大地上的首座皇家园林“紫薇园”就这样默默的销声匿迹了,她留给后人的只有遗憾、叹息。但令人欣慰的是,当年“四松园”内的少数珍贵遗物却万幸的保存下来。主要有咸丰年间青州知府毛永柏的“逸兴遄飞”碑刻,现仍完好无损的嵌于民宅墙中;当年“四松斋”之匾额,至今由谢氏后人妥善保存;清末贡生有树莱的《游四松园记》原手迹墨宝,以及笔者珍藏了近百年的两张四松园老照片(一张为四株虎皮松照,一张是“四松亭”照),照片虽已泛黄,但仍不失原貌。今借机刊出,一展紫薇园当年之千古风姿。 紫薇园之谢家宝树 2011.06 NO.4 第四期 |